产品特性:硅钢卷 | 是否进口:否 | 产地:武钢 |
材质:35WW300 | 产地/厂家:武钢 | 规格:0.35*1000*C、 0.35*1200*C |
仓库:宝峥库 | 计重方式:过磅 |
取向存储指导
取向硅钢绝缘涂层中,一层为硅酸镁底层,一层为硅溶胶绝缘涂层。正常情况下具有较好的耐蚀性。但如果长时间存放,且存放环境较差,有较大的锈蚀风险。
预计存放时间超过半年情况下,建议采取以下措施:
1、对已经有锈蚀迹象的马上使用;
2、确认包装完好。在经过长途运输、海运、反复吊运等情况下,可能已经破坏了取向硅钢包装的密封性。如确认已被破坏需要对取向硅钢进行重新包装;包装过程***新使用的防锈纸性能,且***严格密封;
3、对存放环境进行严格限制。存放取向硅钢区域有相对的密封性,***库区△T≥5(△T=钢卷温度-库区露点);
4、有条件的情况下,对取向硅钢选择适应自身情况的涂料进行封边处理。具体封边涂料类型可咨询防锈纸等生产厂家。
公称厚度 (mm) | 宝钢 Baosteel | 新日铁 NSC | JFE | 蒂森克虏伯 TKS | 浦项 Posco | 新利佩茨克 NI & SCo | 阿姆可 AK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0.35 | B3***210 | 35H210 | 35JN210 | M210-3*** | 35PN210 | ||
B3***230 | 35H230 | 35JN230 | M235-3*** | 35PN230 | |||
B3***250 | 35H270 | 35JN250 | M250-3*** | 35PN250 | 2413 | M-15 | |
B3***270 | 35H270 | 35JN270 | M270-3*** | 35PN270 | 2412 | M-19 | |
B3***300 | 35H300 | 35JN300 | M300-3*** | 35PN300 | 2411 | M-22/M-27 | |
B3***360 | 35H360 | 35JN360 | 35PN360 | ||||
B3***440 | 35H440 | 35JN440 | 35PN455 | ||||
B3***550 | 35PN560 | ||||||
0.50 | B50A230 | 50H230 | 50JN230 | M230-50A | 50PN230 | ||
B50A250 | 50H250 | 50JN250 | M250-50A | 50PN250 | |||
B50A270 | 50H270 | 50JN270 | M270-50A | 50PN270 | 2414 | ||
B50A290 | 50H290 | 50JN290 | M290-50A | 50PN290 | 2413 | M-15 | |
B50A310 | 50H310 | 50JN310 | M310-50A | 50PN310 | 2412 | M-19 | |
B50A350 | 50H350 | 50JN350 | M350-50A | 50PN350 | M-22 | ||
B50A400 | |||||||
B50A470 | |||||||
取向剪切指导
1、建议纵剪线分条刀间隙的调整采用多点测量,确保同一轴上所有剪刃的间隙一致。
2、建议侧间隙:对板材剪切,侧间隙一般采用带钢厚度的5—10%,当剪切材料较软、薄时,应在范围中选取小的侧间隙值,而对较硬、厚的材料,则选择较大的侧间隙值。
3、建议重合量:通常常采用被剪切带钢板厚的60—70%为宜。
4、建议确保隔离环的转动与带钢运行保持同步,减少因不同步,运行的带钢与静止的隔离环摩擦导致带钢边部涂层脱落、毛刺增大。
5、建议定期更换毛毡压板,避免带钢跑偏。
50A400 | M400-6*** | 50PN400 | M-27/M-36 | ||||
B50A470 | 50H470 | 50JN470 | M470-50A | 50PN445 | 2214 | ||
B50A600 | 50H600 | 50JN600 | M600-50A | 50PN595 | 2212 | ||
B50A700 | 50H700 | 50JN700 | M700-50A | 50PN760 | M-47 | ||
B50A800 | 50H800 | 50JN800 | M800-50A | 50PN890 | 2011 | ||
B50A1000 | 50H1000 | 50JN1000 | M940-50A | 50PN1015 | |||
B50A1300 | 50H1300 | 50JN1300 | M1100-50A | 50PN1270 | |||
0.65 | B6***470 | M470-6*** | 65PN470 | M-43 | |||
B6***600 | M600-6*** | 65PN595 | M-45 | ||||
B6***700 | M700-6*** | 65PN760 | |||||
B6***800 | 65JN800 | M800-6*** | 65PN890 | M-47 | |||
B6***1000 | 65JN1000 | M1000-6*** | 65PN1015 | ||||
B6***1300 | 65JN1300 | M1300-6*** | 65PN1270 |
生产装备
2004年下半年,宝钢基本完成了取向硅钢产品及技术的实验室研发工作,并根据实验室成果及宝钢精品碳钢生产经验,提出了取向硅钢各产线的基本工艺需求及设备功能需求,进行模拟产线设计,进而完成了产线基本设计,具备了硅钢产线自主集成的必要条件。产线设备技术谈判过程中,根据设备能力及设备配置的具体情况,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专项认证试验,确保产线设计满足工艺需求,降低技术风险。
2008年,以宝钢自主开发技术为特征的常化酸洗产线、可逆轧机产线、取向硅钢脱碳退火产线、高温退火产线、热拉伸平整产线等主工艺产线均顺利投入运行。各条产线的设计均基本满足了产品工艺需求。
发展历史
无取向电工钢
无取向电工钢,顾名思义,其磁性具有各向同性性(也叫各向同性电工钢),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类电机、电子变压器铁心。在我国,无取向电工钢的使用量约占整个电工钢使用量的90%。
无取向电工钢重要发展历史:
1882~1900年 英国人哈德菲尔特(R.A.Hadfield)***在钢中添加一定量的硅,可以大大降低铁损;
1903年 美国和德国开始生产热轧硅钢,由此开始了硅钢的商业化生产历程;
20世纪40年代初 开始生产冷轧无取向硅钢;
1954年 太钢开始生产热轧硅钢,由此开始中国硅钢生产历程;
20世纪80年代 除中国外其他国家已经陆续停止生产热轧硅钢;
1979年 武钢利用日本新日铁技术开始生产冷轧无取向硅钢,由此开始中国冷轧硅钢生产历程;
2000年宝钢利用日本川崎制铁(现JFE)的技术开始中低牌号冷轧硅钢的生产;
2008年宝钢自主集成开发了高牌号和高效无取向硅钢生产技术和设备,成为世界上***时间内实现产品***的厂家。
取向剪切指导
1、建议纵剪线分条刀间隙的调整采用多点测量,确保同一轴上所有剪刃的间隙一致。
2、建议侧间隙:对板材剪切,侧间隙一般采用带钢厚度的5—10%,当剪切材料较软、薄时,应在范围中选取小的侧间隙值,而对较硬、厚的材料,则选择较大的侧间隙值。
3、建议重合量:通常常采用被剪切带钢板厚的60—70%为宜。
4、建议确保隔离环的转动与带钢运行保持同步,减少因不同步,运行的带钢与静止的隔离环摩擦导致带钢边部涂层脱落、毛刺增大。
5、建议定期更换毛毡压板,避免带钢跑偏。